首頁 > 專欄設置 >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
今年以來,金臺區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以信用+金融“軟實力”賦能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切實把服務實體經濟、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作為推進中小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任務,不斷提升“信用金臺”建設水平,信用體系建設穩步推進。
一、全面提升信用信息共享質效。依托寶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組織44個部門歸集報送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企業基本信息及失信被執行人等涉企信用信息,完善相關標準和信用數據庫,為企業提供信用查詢、評價、修復、融資等功能應用,今年以來歸集各類信用信息23342條。實現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政府部門和公共企事業單位數據來源、金融機構信息服務三個“全覆蓋”。
二、深入推進“信易貸”服務實體經濟。以市“信易貸”平臺為依托,建立以企業的基本經營狀況、公共信用記錄、履行社會責任三個維度為基礎的信用綜合評價模型,出具企業信用評價報告, 金融機構將信用評價報告作為信用貸款授信的重要依據,提供線上全流程便捷服務。聯合鎮街深入新冠森、銀泰城、秦嶺綜合市場、蔬菜批發市場等商戶集中場所,為經營主體指導信易貸注冊授權服務,集中開展個體工商戶“信用+金融”政策集中宣講活動。通過入戶走訪、政策宣講,融資對接,引導轄區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入駐并實名注冊“信易貸”,深化信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為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探索新路徑。
截至目前,已入駐寶雞市“信易貸”平臺的轄區中小微企業12873家,通過平臺發布融資需求的企業377家,成功對接企業94家,助力中小微企業獲得超2億元信貸融資支持。
三、積極探索“信用+”應用場景創新。探索“信用+行政審批”“信用+監管”“信用+街區授信”“信用村信用戶”等多種信用應用場景創建。以信用為著力點,創新監管方式,全面落實經營主體信用承諾制;積極推行“信用+告知承諾+容缺受理”,優化了審批服務模式;在稅務、水利、交通、市場監管等16個領域陸續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并根據經營主體信用狀況實行差異化監管。2024年新增做出信用承諾主體3012 戶,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經營主體1932戶。聯合農業銀行金臺支行對聯盟社區第五大道商戶進行“整街授信”1億元,為社區合作商戶提供經營貸款等金融服務。聯合農商銀行、郵蓄銀行為金河鎮、硤石鎮授予“信用鎮”,為45個行政村授予“信用村”,6197戶家庭授予“信用戶”,年度授信達5500萬元。區政府與陜西農信寶雞審計中心簽訂《推進鄉村振興和支持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推動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四、持續推動小微企業融資見效。制定印發了《金臺區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工作方案》《金臺區支持小微企業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方案》,開展“信用+金融”新模式,組建了一支由區發改局、區金融辦帶隊,轄區各銀行機構業務骨干組成的金融服務團隊,走訪目標企業,詳細了解其生產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及企業融資訴求,為企業量身定制貸款方案。自12月份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建立以來,累計走訪市場主體1206家,其中有貸款需求的265戶,“推薦清單”內小微企業發放貸款36戶、金額23029.28萬元,實現清單對接全覆蓋,推進信貸資金高效觸達小微企業。
五、多措并舉完善信用修復機制。在全區推行“行政處罰決定書、信用修復告知書”同步送達工作機制,引導和幫助失信主體在最短時間內按照流程完成信用修復。在區發改局、區政務服務大廳設立線下信用修復咨詢服務代辦點2處,服務熱線兩部,同時印發了信用修復“一件事”和企業上市合法合規信息核查“一件事”辦事指南,極大提高了企業信息核查和信用修復效率。目前,已累計幫助36家企業完成信用修復,助力企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