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金臺區第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材料
關于2022年財政決算(草案)及2023年上半年財政預算執行等情況的報告
—2023年7月27日在區第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上
金臺區財政局局長 衛國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受區人民政府委托,現將我區2022年財政決算及2023年上半年財政預算執行等情況向常委會報告,請予審議。
一、貫徹落實國家及省市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主要情況
2022年,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艱巨繁重的發展任務和延宕反復的疫情沖擊,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監督支持下,區財政積極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和區第十六次黨代會、省市財政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總要求,在艱難中奮力前行,在困境中尋求突破,在實干中拼搏奉獻,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有力保障了全區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一是加大組合式退稅減稅降費政策支持力度,確保政策紅利惠及企業,有力促進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二是加大財政資金直達機制與財政減收因素間的政策對沖,充分利用直達資金,最大程度緩解因減稅降費、經濟下行所造成的財政收支矛盾,全力兜牢民生底線。三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始終保持攻堅態勢,鞏固提升“兩不愁三保障”水平。四是兜牢兜實民生底線,全面落實好保障責任,堅持“三?!敝С鲈谪斦С鲋械膬炏软樞颍袑嵎€步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堅決守住“六?!钡拙€。五是扎實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資金保障,把疫情防控作為最重要、最緊迫的工作來抓,確保財政資金第一時間撥付到位。六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支持小微企業紓困發展,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七是深化改革開放,穩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夯實財政管理基礎,提升財政治理水平。
二、收支政策落實情況
(一)減稅降費政策執行情況
我區緊緊圍繞全面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減稅降費決策部署,按照工作總體要求,高度重視、提高政治站位,使減稅降費政策落實落地。
2022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總額為48121萬元。其中:減稅降費36342萬元;緩稅緩費11779萬元。進一步深化非稅收入管理改革,全面落實單位非稅收入電子化,提高非稅收入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確保非稅收入全額上繳國庫。嚴格執行收費目錄清單制度,并實行動態管理,真正做到“收費目錄進清單,清單之外無收費”。
(二)直達資金執行情況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建立實施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的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確保直達資金惠企利民成效充分發揮。2022年我區收到直達資金56863.08萬元(含500萬元參照直達資金),主要用于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包括基本公共衛生、學生資助、增值稅留抵退稅等方面,已全部分配,分配進度100%;直達資金當年完成支出53314.36萬元,支出進度93.8%。
(三)“三?!北U下鋵嵡闆r
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嚴格落實厲行節約各項規定,把有限的資金最大限度地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全年民生支出198188萬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6.87%;全區在職人員、離退休人員、軍隊移交退休人員全年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全年人員支出87357萬元;全年保運轉支出4789萬元。
(四)疫情防控工作落實情況
截至2022年底,全區疫情防控累計產生費用30621.44萬元,其中:核酸檢測費用17115.75萬元,隔離點及改造費用7764.43萬元,物資購置及儲備費用4365.49萬元,其他費用1375.76萬元。累計已支付費用10457.23萬元,其中:核酸檢測費用2634.05萬元,隔離點及改造費用2979.29萬元,物資購置及儲備費用3597.75萬元,其他費用1246.14萬元。累計尚未支付費用20164.21萬元,其中:核酸檢測費用14481.7萬元,隔離點及改造費用4785.14萬元,物資購置及儲備費用767.74萬元,其他費用129.63萬元。
三、收入和支出決算情況
(一)財政收入
2022年,區十九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的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42784萬元,經區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批準,預算收入調整為同口徑42045萬元,實際完成42154萬元,較上年增長0.3%,自然口徑調整為36556萬元,實際完成36665萬元。
2022年政府性基金收入66708萬元,其中:本級收入201萬元,為專項債券項目收益;上級補助收入66507萬元,為福彩公益金資助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項目、殘疾人事業發展專項、政府專項債券等補助資金。
2022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完成908萬元,為中省下劃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補助資金。
2022年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完成36124萬元,主要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及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
(二)財政支出
2022年,區十九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的我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為119293萬元。根據預算執行變化情況,經區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批準,將支出預算調整為222965萬元。實際完成228155萬元,較調整預算增長2.33%,增支5190萬元,較上年實際支出211040萬元,增長8.11%,增支17115萬元。
一般預算支出主要項目完成情況:
——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2045萬元,較調整預算下降7%,比上年同比增長24.49%;
——國防支出265萬元,較調整預算增長46.41%,比上年同比下降53.59%;
——公共安全支出1663萬元,較調整預算下降16.56%,比上年同比增長23.83%;
——教育支出60763萬元,較調整預算增長1.36%,比上年同比增長8.50%;
——科學技術支出671萬元,較調整預算增長0.3%,比上年同比增長45.87%;
——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6590萬元,較調整預算下降0.72%,比上年同比增長55.79%;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1208萬元,較調整預算增長7.16%,比上年同比增長1.8%;
——衛生健康支出26415萬元,較調整預算增長3.55%,比上年同比增長78.29%;
——節能環保支出6275萬元,較調整預算增長24.7%,比上年同比下降0.63%;
——城鄉社區支出10443萬元,較調整預算下降41.81%,比上年同比下降30.08%;
——農林水支出15405萬元,較調整預算增長4.95%,比上年同比增長10.88%;
——交通運輸支出6763萬元,較調整預算增長1.75%,比上年同比下降44.42%;
——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083萬元,較調整預算增長1.02%,比上年同比下降29.05%;
——商業服務業等支出418萬元,較調整預算增長1.02%,比上年同比增長283.49%;
——金融支出65萬元,較調整預算下降93.9%,比上年同比無變化;
——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656萬元,較調整預算無差額,比上年同比下降16.86%;
——住房保障支出22499萬元,較調整預算增長63.87%,比上年同比增長23.41%;
——糧油物資儲備支出82萬元,較調整預算無差額,比上年同比下降66.53%;
——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1244萬元,較調整預算增長1.63%,比上年同比下降51.29%;
——其他支出200萬元,較調整預算無差額,比上年同比下降66.44%;
——債務付息支出2394萬元;
——債務發行費用支出8萬元。
2022年政府性基金支出71495萬元,為上級補助福彩公益金資助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項目、殘疾人事業發展專項、政府專項債券等補助資金。當年結余524萬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56萬元。
2022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完成908萬元,為中省下劃企業退休人員待遇發放。
2022年社會保險基金支出完成33440萬元,主要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及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
當年結余2684萬元。
(三)預算收支平衡情況
2022年,區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6665萬元,加上級財政返還性收入8377萬元、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135113萬元,再加專項轉移支付38550萬元、地方債券轉貸收入7215萬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6449萬元、調入資金6358萬元,減上解上級支出5090萬元、債務還本支出1900萬元、調出資金2198萬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09萬元,全區財政結算總財力為229470萬元。減一般公共預算實際完成支出228155萬元,年終結余1275萬元。
2022年,區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201萬元,加上級補助收入15507萬元,加上年結余3113萬元、調入資金2198萬元、債務轉貸收入51000萬元,全年政府性基金總財力72019萬元,減支出71495萬元,年終結余524萬元。
四、重點支出和重大投資項目預算執行情況及資金使用績效情況
(一)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全年教育投入60763萬元,各項教育補貼政策執行到位,撥付“兩免一補”資金、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補助、學校運轉保障專項資金、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等10773萬元;撥付普通高中、中職國家助學金和免學費補助資金1200萬元;教育費附加1975萬元全額撥付教體部門,支持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寶工中學、三迪中學、鐵路小學等多所學校教學綜合樓、體育運動場建設項目及設施設備購置。
(二)支持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全年撥付困難群眾救助、殘疾人各項補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補助等18821萬元;撥付退役士兵生活補助、軍隊移交政府的離退休人員安置等費用511萬元;撥付義務兵優待金、一次性撫恤金等費用1600萬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高齡老人生活保健補貼、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基本藥物制度補助、村醫補助等11531萬元。
(三)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
撥付病蟲害防治、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村社會事業等資金5620萬元;撥付水土保持、農村人畜飲水、渭河治理等資金2486萬元;實施年度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21個,財政獎補資金247萬元。撥付普惠金融發展資金464萬元。
(四)支持鄉村振興銜接和生態文明發展
2022年,全區累計投入財政鄉村振興銜接資金3781萬元,其中:中央財政銜接資金1409萬元,省級財政銜接資金503萬元,市級財政銜接資金429萬元,區級財政銜接資金1440萬元。實施產業項目18個,基礎設施項目13個,全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相銜接。支持生態文明建設,撥付鐵腕治霾、水污染防治、退耕還林、林業生態恢復保護和“散亂污”企業搬遷整治補助等資金6270萬元。
(五)支持重點項目建設
2022年撥付棚戶區改造、地質災害防治、農村人畜飲水工程、農田基本建設等項目資金共計21983萬元。
五、本級預備費使用情況
按照《預算法》規定,2022年初預算安排預備費1193萬元,安排用于疫情防控支出1193萬元。
六、超收收入安排情況,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規模和使用情況
2022年,區十九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的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42784萬元,經區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批準,預算收入調整為同口徑42045萬元,實際完成42154萬元,超收收入109萬元,按規定全部用于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2021年末我區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規模為6449萬元。2022年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09萬元;當年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6449萬元,主要用于兌現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績效資金和疫情防控支出。2022年末結余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09萬元。
七、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開展情況
深入貫徹落實中省市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總體部署和相關要求,不斷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積極推進績效評價,為促進全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強的財政保障。
(一)加強事前評估,做優預算編制。按照“誰申請資金,誰設定目標”原則,所有預算單位、所有項目支出均設定績效目標,做到區級一般公共預算及政府性基金全覆蓋且常態化。2022年我們對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金臺分局的《地質災害應急除險資金項目》、區民政局《2022年居家養老服務費項目》進行了事前績效評價,核減預算資金96.9802萬元。
(二)加強運行監控,做精目標管理。建立重大政策、項目績效跟蹤機制,強化項目支出績效監控,確??冃繕藢崿F。
將部門預算項目績效目標與資金指標實時績效管理動態監控。2022年開展績效跟蹤監控一級預算單位61個,監控資金20多億元。在鄉村振興、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衛生服務、民生補助等領域選定了16個項目,涉及財政資金4763.72萬元,節約財政資金30余萬元。
(三)加強事后監管,做細績效評價。對預算單位年度項目(政策)進行績效自評、部門對整體支出績效自評,通過查看資料,現場考察、問卷調查等形式對該項目開展績效評價,完成項目績效評價打分,形成績效評價報告。
(四)加強結果應用,做實問題整改。重點項目績效報告及時報送人大,并聽取對項目報告的意見和建議。建立重點項目績效公開制度。對完成的重點項目績效報告及時公開在區政府網站,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建立評價結果反饋和問題整改機制,及時將評價結果反饋單位,提出相應的整改建議并督促整改落實,進一步增強績效評價工作的約束力。
八、2023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
今年以來,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貫徹落實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總要求,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突出做好穩增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努力完成全年預算目標和各項財政發展改革任務。
(一)上半年財政收入完成情況
2023年上半年,全區地方財政收入累計完成2236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85%,增收1819萬元;占年初收入預算的57.55%,占市級下達任務40465萬元的55.27%。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7611萬元,占比78.74%;非稅收入完成4755萬元,占比21.26%。
(二)上半年財政支出完成情況
2023年上半年,全區地方財政支出累計完成13661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08%,增支6599萬元。其中,民生支出117976萬元,占財政支出的86.36%。
(三)后期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們將全面深入貫徹財政部關于開展地方財經秩序落實問題專項整治行動、財會監督專項行動工作部署,積極開展省委、省政府“三個年”活動,強化市財政局預算管理制度改革“1+8”工作機制實施,將牢牢把握“堅持發揚斗爭精神”這一重大原則,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意識和箭在弦上的備戰姿態,完成好年度預算目標及各項財政發展改革任務,為我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財政保障。
1.堅持不懈狠抓收入、增財力。一是在不折不扣落實各項退稅減稅降費政策的同時,堅持依法治稅,加強收入征管,提高收入質量,促進財政收入的增長。持續構建財政、稅務、行業部門的三角架構體系,充分發揮培稅源、穩基礎、挖潛能綜合治稅功能作用,實現2023年地方財政收入增長6%。二是加強非稅收入管理,重點加強對國有資產資源處置出讓收入監管,確保顆粒歸倉、應收盡收。三是持續加大爭取資金力度,抓住財政體制改革財力下沉的機遇,瞄準債券和轉移支付資金兩個方向,進一步加大與各部門的信息溝通和政策指導力度,全年爭取中省市資金不少于20億元。
2.堅持不懈優化結構、保民生。一是樹牢過“緊日子”的思想,持續壓減、控制一般性、非剛性支出。加大財會監督及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力度,推動財經紀律成為不可觸碰的“高壓線”。二是堅持“三?!敝С鲈谪斦С鲋械膬炏鹊匚唬泐~編制“三?!鳖A算,不留資金缺口。三是繼續落實穩就業、教育、養老、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財稅政策,持續加大民生領域財政資金投入,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四是支持常態化疫情防控,完善與經濟發展階段和財力水平相適應的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標準體系。五是著力支持推進鄉村振興,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大力支持抓好糧食生產、成果鞏固和鄉村建設等重點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六是加大各類資金整合力度,盤活各類存量資金,結合重點項目支出時間節點,科學調度、統籌安排,提升財政保障能力。
3.堅持不懈兜牢底線、防風險。一是兜實“三?!敝С龅拙€。全面落實“三保”責任,強化“三?!敝С鲱A算執行硬性約束,加強“三保”支出庫款保障和運行監管,切實防范“三?!憋L險。二是筑牢民生保障防線。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久久為功的原則,加強民生保障能力評估、社會風險評估和績效評價管理。三是堅守債務風險紅線。堅決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嚴格規范管理專項債項目資金,完善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壓實債務主體責任,通過增收節支、盤活資源資產等方式,加大債務化解力度,守住政府債務安全底線。
4.堅持不懈做大總量、強保障。加大精準招商力度,落實好招商引資政策,支持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做大經濟總量。同進跟蹤落實招商落地企業注冊登記納、稅信息登記等后續工作,全力保障納稅納統。
附件: